消费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也是扩大内需的动力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体育用品销售占比高达60%,而赛事观赏、健身服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足20%。这表明我国的体育消费释放潜力巨大,尤其是在服务型体育消费领域。眼下,智能健身、户外运动、银发体育等悄然走进百姓身边,不仅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搭建起的体育消费新场景,对释放和扩大体育消费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大早,家住石家庄市裕西公园附近的市民赵凤梅就来到公园里室外智能健身房锻炼。她说:“这儿环境好,设备先进,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健身房。”市民口中的这种集合了5G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黑科技”的智能健身设备,是2024年以来石家庄市体育局在市内人流量大、健身氛围浓厚的公园里,陆续建起的室外智能健身房。
“室外智能健身房分为体测区、训练区和竞赛区,集有氧训练、力量训练、体质监测为一体。每处健身房的训练区,都配备了6件功能性训练设备和2件有氧训练设备,各训练器的功能、运作方式等都有对应的指示牌,便于市民学习和操作。”室外智能健身房建设方负责人赵勇介绍,训练器材都是双阻设备,训练效率高、安全性好;器材的表盘、手柄上还有触摸按键可以调节阻力;器材还都配套了太阳能电力系统,为设备供电的同时还能提供夜间照明,节能环保。与普通室外健身器材不同,室外智能健身房体测区还能为群众健身量身定制运动处方。市民只需在体测中心完成身高、体重、身体平衡等一套综合测试后,即可得到一套运动处方。考虑到老人使用电子设备不方便,器材根据不同人群的训练需要,还设置了在不体测、不注册的情况下也可显示锻炼数据,让室外智能健身房可以适用于更多人群。年轻人也挺喜欢这套器材,尤其是智能竞赛车,可以进行竞速比赛,趣味性很强。锻炼人群中,中青年群体占比达到了近七成。
除了室外智能健身设备,AI健身教练同样走红。近期AI大模型兴起,越来越多的健身企业开始把AI应用到智能健身领域,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运动体验。以AI健身软件的私教课为例,和传统线上课程不一样的是,它可以通过摄像头来捕捉用户的动作形成骨骼模型。整个运动过程节奏感很好,而且用户全程不能偷懒,因为除了教练实时在线,还有一双AI的“眼睛”在盯着用户,提升整体的运动沉浸感。对于从事健身行业多年的教练们来说,如今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线上授课。这样做不仅能增加一个助手,一对多的团课也能轻松驾驭。除了充当虚拟健身教练,AI还可以通过分析个人的身体数据和健身目标,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健身计划。
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元。专家表示,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人机协同的健身模式将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健身体验。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认为:“智能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体育教育、体育健身、体育赛事等领域,使健身的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包括体育教育的精准性、公平性和统一性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提升。”
登山徒步、环海骑行、草地露营、自驾越野、高山滑雪……近年来,户外运动不再是少数人的业余活动,而是成为全民参与的生活风尚,成为大众休闲娱乐与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4亿,不同年龄、职业的人们纷纷投身其中,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释放压力、挑战自我,享受着户外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马拉松、登山节、戈壁挑战等各类户外运动赛事蓬勃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参与的热情,在拉动消费、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河北省今年将大力推动户外体育赛事消费、发展赛事经济,叫响“户外在河北”品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户外在河北”系列活动,举办贯穿全年的700余项户外赛事活动,首批推出项目多元、充满活力的25个户外运动休闲周末。据测算,去年石家庄马拉松赛事消费接近2.8亿元。2025年“石马”的影响力和全民参与热情不断提升,线%,赛事规模和参赛人数再创新高。火热的赛事,为石家庄的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添了一把火。
此外,户外运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成效显著。例如,户外运动与文旅产业融合,为人们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与康养产业结合,开发森林徒步、温泉疗养等项目,激发了银发经济潜力;与乡村全面振兴结合,借助乡村马拉松赛道、农事体验露营地等,吸引城市游客前往乡村,带动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发展。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户外运动还将与更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更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共同发布《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这一利好政策既顺应了人们专业化、多样化的运动健康需求,又明确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户外资源利用、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的方向,为积极培育户外运动新经济增长点注入“催化剂”。
今年全国两会,“银发经济”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60岁及以上人口1644万人,占总人口的22.2%;65岁及以上人口1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2%。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和老年人对健康与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我省参与体育健身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目前,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由生存必需型向高质量发展型升级,除太极拳、广场舞、门球等传统项目外,越来越多老年人追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健身方式,诸多受到年轻人追捧的一些户外运动如骑行、滑雪、马拉松等,如今也开始走进老年人的视野,且逐渐形成一股流行趋势。
河北省老年人体育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每年约有3000人参加省老年人比赛活动,l000人左右参与培训活动,在众多赛事活动带动下,越来越多老年人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银发一族掀起健身热潮固然可喜,但也要看到,目前仍然存在老年人健身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老年人参与健身赛事和活动不够广泛、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应加大老年人健身供给,推动老年人健身活动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积极改善老年体育健身条件,推动老年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打造更多的老年友好型体育场景。
62岁的石家庄滑雪发烧友李永平最初在省会周边雪场学会了滑雪,2014年开始转战崇礼滑雪,近几个雪季,每年都要在崇礼滑30多天。星空体育官网好的滑雪体验需要有好的装备支撑。从1800元入手第一副雪板开始,李永平的装备不断升级,上个雪季他又花了4000多元入手了一副新滑雪板。吃、住、行、游、购、娱……细数起来自己的滑雪消费,李永平直说“记不清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比10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老年人对互联网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有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网络购物参与率为69.8%,老年人群体的互联网渗透率今非昔比。2022年中国老体协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线后”为代表的新一代老年人的认知力、购买力、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在迅速变化,显现出更强大的消费能力、更高质量的休闲需求。此外,跟着赛事去旅行,银发经济在文旅市场中正显现出巨大消费能量。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60岁及以上的银发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11.6亿人次,在国内旅游总人次中占比高达20.6%,预计到2028年,银发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万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老年体育活动不仅是一场健身体验,更是一次社会价值的深度实践。”河北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主任庞善东表示,要创造消费新产品,打造消费新场景,制造消费新热点,提振消费意愿、提升消费层级,充分满足老龄群体的健康与情感需求,推动体育健身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赛道。位于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的佳美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我省一家知名健身器材生产企业。公司总经理刘甲银介绍,企业生产的健身器材各年龄段人群都可以使用,但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对老龄群体并不友好,如器材上的字太小,上下器材不方便,有些器材使用幅度过大等。“2022年,国家相关部门强调关注一老一小人群,提出健身器材适老化的理念,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于是立即着手研发。”刘甲银说,企业研发方向集中在器材的主被动结合、智能化、器材舒展性拉伸性,功能上的改变都是考虑到适老化的需求,“2023年,我们推出的相关适老化器材在厦门体博会引发关注,咨询者众多。2024年,我们的7款适老化产品销售近100万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5%左右”。健身器材适老化并非新现象、新话题。伴随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老年人健身需求的不断扩大,在政策导向下,健身器材的适老化改造已经成为企业竞逐的热门赛道。
《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而想“掘金”先要“识金”,产品和服务必须更有含“金”量。适老化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运营、针对老年人的健身指导培训、社区内嵌入式的功能性运动康复服务、体育赛事活动带来的康养旅居、老年人体育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这些都是“银发经济”新的增长动能,是“新质消费力”。应加快推进我省银发经济产业链发展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依托我省产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健身器材制造等领域做深度细化落地。
此前,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发布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6741亿元,增加值为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2024年,中国体育产业继续蓬勃发展,以赛事经济为龙头,融合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居民的体育消费积极性不断提高,体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持续加深。政策、法律等多种手段促进体育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提高,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