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05 浏览次数:
有这样一款眼镜,让你无论身处英国、法国还是意大利,都不用担心语言不通,它能将对方说的任何语言实时翻译成你熟悉的文字,甚至连你目之所及的广告牌,也能直接将翻译显示在镜片上。
不仅是贴身翻译,它还能实时拍照、录制视频,再也不用担心滑雪、骑马、驾驶时不方便记录;如果想听歌或者去某个地方,只需喊一声“Hey XX”,便能唤起音乐、导航功能。总之,手机上的操作几乎都能在这款眼镜中实现。
而且它不笨重,外观和墨镜差不多,重量仅比普通墨镜多十克左右,售价在2000元上下。
这股风从国外的Meta吹来。去年,Meta与百年眼镜老店雷朋联合推出了一款名叫「Ray-Ban Meta」的智能眼镜(以下简称Meta眼镜),今年4月又新增了AI功能,立刻受到追捧。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这款智能眼镜的全球销量已突破100万副。此前,没有任何一款智能眼镜有过如此高的销量。
于是从今年4月底开始,华为、百度等各大厂商陆续发布/发售了AI眼镜,这股风潮更是在11月到达了顶峰,有媒体统计,最密集时,星空体育平台国内外仅10天就发布了18副AI眼镜。
入局者中,既包括互联网大厂(百度、字节)、消费电子企业(华为、星空体育平台小米、OPPO、TCL),还有AR类智能硬件科技公司(Rokid、闪极科技、影目科技等),它们或多或少在自研大模型、硬件设备、销售渠道等方面具备一到多个优势,而且这些AR类公司大多有大厂/消费电子企业的投资或合作。
研究机构wellsenn XR预测,从2025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渗透,2029年,AI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到2035年,有望达14亿副。
如今的“百镜大战”,堪比去年的“百模大战”,入局者还在不断增多,做FA的王立表示,“AI眼镜是投资机构积极在看的少数热门AI赛道。”
但任何火热的赛道都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况且各家之前也给AI寻找过包含耳机在内的多种硬件设备做为载体,都没有到达预想效果,这次选择难度更高的眼镜,能成功吗?
据「定焦One」梳理,目前入局AI眼镜的公司可以分为三类,它们的产品及主要信息如下表:
在对比这些公司的产品之前,我们先简单科普一下,国内AI眼镜的基本功能包括语音识别、音视频播放录制和AI调用(比如语音交互、翻译、查询天气交通信息)。综合多位从业者的观点,厂商大部分都是围绕着“音频”、“摄像头”、“AR显示”三种要素进行组合,价格在500元-5000元之间,功能越多,价格越高,具体可以主要分为三种路线。
第一种主打音频,没有摄像头、功能较为单一,只能支持语音通话、听音乐等音频功能,比如小米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推出的界环AI音频眼镜、华为推出的华为智能眼镜2等。由于无法支持拍照、录像、视频显示,也有人将这类AI眼镜定义为音频眼镜。
最近,「定焦One」走访了华为某门店,由于AI眼镜行业的火热,不少顾客对店内在售的华为智能2眼镜表示好奇,但得知它只能支持音频功能时,便没了兴趣。一名工作人员更是将这款眼镜形容为“眼镜款式的蓝牙耳机”。
北京某商场展示的华为智能眼镜2(共五款,价格在1699-2299元不等)「定焦One」摄
第二种是音频+摄像头,在音频的基础上具备了拍照、录像等视频功能,今年大火的Meta眼镜,以及百度的小度AI眼镜就是走的这个路线。
第三种是音频+摄像头+AR(增强现实),不仅支持音视频,还具备增强现实功能,例如,用户在拍完照后,可直接在眼镜上看预览,AR眼镜公司Rokid推出的Rokid Glasses属于这类。
我们再举个例子区别第二种和第三种,比如你在国外看到了一个外文广告牌,搭载AR显示的AI眼镜可通过摄像头拍照识别广告牌内容,并翻译成中文显示在眼镜上,而没有AR显示的AI眼镜,只能将翻译结果通过音频输出或者支持用户在手机上查看。
另外,这三种路线的产品都能够调用AI实现互动,也都能搭载大模型,有些是靠自研,有些是采用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技术。
从技术难度上来说,第一种比较低,国内的AI音频眼镜已经推出了一段时间,也有了面向市场的代表性产品,第二种和第三种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具体来说,第一种主要依赖语音和TTS(文本转语音)交互,后两者是图像交互,在语音、TTS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显示,且显示的使用率更高,而带AR显示的,还需要具备增强现实技术。也因此,绝大多数这类型的AI眼镜还处在研发或者“发布不发售”状态。
相应的,在硬件成本上,也是第一种比较低,只需要在镜框里加上麦克风阵列、耳机、电池和处理器等,第二种需要加上摄像头,搭载AR的第三种还需要光学模块。配件多了的同时,还需要解决更高的功耗和散热问题。
目前入局的互联网大厂、消费电子企业、AR公司,主要发力的是后两种,它们做AI眼镜的目的也不太一样。
从业者小明告诉「定焦One」,百度、字节这些互联网大厂,目前做的是第二种,更多是想通过AI眼镜跑自己的大模型,而非主要靠卖硬件,相比消费电子企业和AR类公司,它们在硬件上也不具备竞争优势。AR类公司之前也做眼镜,现在是想通过与AI结合,找到更多业务增量。至于小米这类消费电子企业,在产品上跟风Meta,并通过供应链优势压低价格,特别是小米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上还具备优势,做AI眼镜有一定想象空间。
比如在语音唤醒和交互功能上,用户可以用声音轻松唤出“XX同学”等进行对话,或是进行音乐播放、天气播报、信息推送。
各大厂商还将导航、翻译、提词器、速记整理等各种细化功能接入到AI眼镜上,实现让用户不用费劲在手机里挨个打开,只需要简单发出语音指令便能轻松完成。
比如Meta智能眼镜搭载了1200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和iPhone11、12差不多),最长录制时间三分钟,国内直接在这方面卷了起来,小度AI眼镜配备了1600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Rokid Glasses在摄影时长上能达到40分钟,几家都具备防抖功能。
首先是重量,要先解决用户佩戴舒适度的问题。普通眼镜的重量在三四十克,在此前已经面市的VR、AR、MR眼镜中,即便是相对较轻的AR眼镜,大部分也在100g以内,难以长时间佩戴,也影响着产品的普及。
因此,这一批AI眼镜厂商非常重视造型设计与舒适度,即在保持一定续航能力的前提下,将AI眼镜做到轻量化和小型化。
由于AI眼镜要加入芯片、主板、电池等元器件,目前大多数AI智能眼镜的重量在五十克左右,为了让AI眼镜的重量无限趋近于普通眼镜,厂商想出了各种方法。
比如魅族推出的StarVAir2采用了超小体积的单绿光引擎,体积缩小50%,重量减轻50%,Rokid将左右镜片上各安装一个光机的双光机方案,精简为鼻梁中间单光机双镜片显示方案,进一步降低重量。
用户对AI眼镜的期待是,希望它能超过手机,像人体感官一样完美捕捉视觉、声音、位置等信息,从而提供贴心智能服务,但目前AI眼镜和大模型的结合程度,还达不到完全智能化的水平,导致其能实现的功能都比较基础,例如语音助手、实时翻译、导航提醒、物体识别等,甚至在捕捉信息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等方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即便是被大家认可的Meta眼镜也存在很多bug,比如在声音上,Meta眼镜内置了5个麦克风阵列系统,扬声器也调大了音量,但在嘈杂环境中还是会受到影响;面对较为复杂的内容回复,其也不会直接念出来,而是提示用户在手机上查看。所以一些用户对Meta眼镜的主要定位是,充当耳机、相机、备忘录,使用场景有限。
而且“和国外相比,国内大模型和国外的GPT-4o还存在一定差距,信息检索能力和反馈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大多数AI眼镜还没能达到让消费者买单的程度。”小明表示。
小明告诉「定焦One」,AI眼镜本质上是硬件部分+大模型,用户通过眼镜识别到图像或语音信息,然后通过Bluetooth、Wifi等传递给手机扔到云端处理,再反馈到眼镜上,国内AI眼镜本身里面跑的是Linux系统,而非智能安卓,AI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手机。
目前,Meta眼镜只支持三分钟的视频录制,有用户表示,如果重复启动连续拍摄视频,电量最多只能支撑半小时,即便不录制视频,电量也撑不过半天,这离设想中的长时间佩戴还存在差距。
不过很多国内厂商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Rokid Glasses官方表示,在明年发售时,续航能达到4个小时,并配有充电眼镜盒,20分钟充满电。小度AI眼镜也宣称能连续听歌或打电线小时以上。但这些,都还要等到产品正式发售后才能见分晓。
尽管现实中的AI眼镜离想象中的差距不小,但并不影响从业者和投资人的热情,他们认为,明年会出现“百镜大战”。
他解释,现在用户最主要的消费电子产品是手机,而AI 眼镜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切割手机10%-20%使用时长和功能,并能与虚拟世界产生交互的终端形态,能安装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WiFi/蓝牙模块等硬件,从而进行音频识别、视频拍摄、无线通讯、翻译、导航等功能,而且通过视觉进行AI问答、物体识别,效率和精确性也高于纯语音。
“目前,AI眼镜是AI所有硬件产品里天花板最高的赛道,也是投资机构积极在看的少数AI热门赛道。”王立表示。
在交流中,不止一位从业者提到了Meta眼镜的高销量。国金证券曾估算,2024年Meta眼镜出货量或达200万台,而且考虑到目前AI功能仅限美国和加拿大用户使用,若未来区域、语言推广至全球,对应销量或超600万台。
王立认为,Meta眼镜的销量已经证明了用户对这一赛道存在需求,相比其他AI硬件,AI眼镜跑通了从0到1。
从业者黄先生告诉「定焦One」,拿比较复杂的音摄显(音频+摄像头+AR)组合的AI眼镜来说,其涉及的比较重要的光机技术,供应链已逐渐完善,达到了商业化程度,应用端也迎来了智能体的爆发。这一方面降低了成本,AI+AR眼镜的售价大多能控制在2500元左右,另一方面也有了丰富的应用供给,能实现各类功能。
不过,AI眼镜目前还处于早期,国内还没有爆款诞生,行业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不止一位从业者表示,即便各家分属于不同领域,但对AI眼镜的认知上没有太大差距,都是在模仿Meta,而且参与竞争的厂商越多,容错率越低。
王立表示,投资人在选择一家AI眼镜公司时,更关注能不能做出差异化产品,具体看团队对用户的理解度和技术能力,比如是否了解消费者对AI眼镜的功能需求、价格接受区间、眼镜外观等,以及团队是否具备这些需求的研发能力。此外渠道也很重要,Meta眼镜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与雷朋合作,其生产供应渠道非常完善。
为了更加了解用户对AI眼镜的需求,有部分从业者在做用户调查发现,摄像头功能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降低大家对AI眼镜的接受度。
“在日常聚会或工作会谈中,如果对方一直带着一副有摄像头的眼镜,就像架了一台摄像机,大多数用户都会觉得别扭,产生戒备心,害怕被拍摄或者录下来。”从业者程成表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Meta 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加了一个显示提醒,当摄像头开启时,眼镜会亮灯,但程成表示,在实际操作时,用户可以通过很多物理和技术手段将这一提示关掉。
总结来看,AI眼镜虽然入局者众多,Meta眼镜的销量也证明了市场接受度,但这个行业真正爆发还需要时间。究竟谁能够复制Meta的成功,要等到明年产品大规模上市后才能揭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